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1)图和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2分)
(2)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少空气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应如何作为。(10分)
(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式粗放。(2分)
(2)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履行环境责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2分)
个人:观念上,自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的消费观。(2分)行为上,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把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2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图和材料一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图;二要看清图例,;三要看清图例的变化趋势;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四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说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式粗放。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旨在说明企业和个人采取措施,要求考生结合第一小问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便可明了企业和个人采取什么措施。企业从保护环境角度入手。个人从自身角度观念、行为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评:图表题要求学生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说明的经济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