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市文化局下属一家营业性机构,利用一处1000m2的自有房产搞第三产业,经营一家中档宾馆。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加之近年来该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趋缓,此宾馆自开业第二年后连续两年亏损,平均年亏损额为10万元人民币。相对于此,隔壁的一幢办公楼经营状况就要好得多,对外出租租金为105元/(m2·月),高于市场租金的80元/(m2·月)

(1)若对该房地产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则净收益按( )计算。

A.105元/(m2·月)

B.80元/(m2·月)

C.0

D.-8.3元/(m3·月)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

焦雨虹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重大活动。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文化产品的输出是走出去的另一重要途径。美国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传播美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甚至成为全球主流文化话语的塑造者、输出者,这是美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打造输出是必经之路。(节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4日)

1.我国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起到了哪些巨大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大型活动既具有“时间长”的特点,又具有“短期性”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坚持什么原则?需要融合哪些传播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