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粱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

I、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政治: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 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时期I(1953——1957年) 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保障。

时期Ⅱ(1959——1965年) 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