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一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的消息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消息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月均1123元的支出中前四位支出分别是食品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住房支出仅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对于这一消息,许多网友提出质疑。“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之所以引起公众关注,最大的原因是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一统计结果与公众的实际感受差距太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这“111元”跟购房支出无关,也就是说不关房价的事。排除这一因素,呈现给公众的居住支出数据,也仍然明显低于公众感受。统计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日益受到公众重视。统计机构在采集数据、发布消息时,应该强化公众意识和生活意识,使自己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这样,统计成果才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⑴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统计工作应贴近实际。(或:统计工作应强化公众意识)

⑵对民众有益、有用的工作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统计局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所统计的数据应该体现民众的意愿。对老百姓来说,住房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房价不断上涨,普通的老百姓辛苦—辈子还不一定买得上满意的住房,房价是老 百姓最大的消费支出。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却忽略了房价因素,这不禁让人怀疑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意对即可)

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