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09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
中国10.6:46.8:42.61.7%(2009年)中国÷世界平均

≈3.5

世界平均3:28:692.21%(2007年)
注: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 * * * * 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10)

答案

(1)①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②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③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④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

(2)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题目分析:(1)对照“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体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体现出科研投入不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体现出环境压力较大,“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体现出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

(2)“有质量和效益”是解题的关系,就是书本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五点措施。然后根据每个知识点和材料进行简单分析即可。

点评:(1)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学会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对比,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点和劣势,学会用辩证法的思想观察事物,全面的看清事物。本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2)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解答本题首先要求学生把握关键词,即“有质量和效益”,这需要学生能熟悉掌握书本知识。第二应注意理论与材料结合进行简单分析,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