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6分)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8分)

答案

(1)①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升企业竞争力;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③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④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题目分析:本题第(1)考查内容较为宽泛,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考查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注意审题后可知本题设问考查的实质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对教材有效信息的提取。可从企业提高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优惠措施,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答案的组织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第(2)问首先审读材料可知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这些问题解决好就能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此题就转化为如何解决材料中提到的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分析材料前先看设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