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战略部署。为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某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报告产生过程】
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还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1)结合材料,说明报告的起草过程蕴涵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5分)
【推进城镇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
图表一 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体为75% —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 左右
图表二(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材料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图表一(含注)和图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 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6分)
【建设文化强国】
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列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屉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八大 | 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① 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报告的起草工作说明了中 * * 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分
②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听取各方意见,说明中 * * 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民主决策 2分
③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分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的重要形式,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 1分
(2)①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差距 2分 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大,但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呈提速状态 2分
②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优化我国需求结构 2分 有利于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分 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我国就业结构 2分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2分(答3点给6分)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拉,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根据文化建设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垃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题目分析:(1)题目问的是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首先确定这是一道政治生活的问答题,其次 要确定材料的主体,材料的主体是党,接下来就要回忆和党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政党制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本题是经济类问答题,第一问考的是图表题,图表题要注意表的标题,特别要注意对图表中的数字进行比较,从本题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注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在提高,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还是大大的低于发达国家,从第二个表中可以看出,地区城镇化率不均衡,地区差距较大。
第二问问的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调整经济结构,这个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了解了经济结构的构成,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3)第三小题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探索世界”指的是唯物论,“追求真理”指的是认识论,即题目要求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来回答,考生首先要知道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方法论有哪些,然后带着这些原理方法论来读材料,拿材料和原理方法论比对,能比对上的就是答案。从材料中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不断发展,首先可以体现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接着要考虑,为什么这些构想会不断发展,得到的结论是两个,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本题涉及到了三种类型的题目:经济、政治和、哲学,对不同的题目要采用 不同的答题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经济图表题要注意三个方面:标题、数字和注,对于政治生活的题目 ,要注意找主体,对于哲学题,要注意定位原理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