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下降为7.6%,为3年多来新低。中央政府一再表示国家不会重复2008年时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但2012年7月以来,各地还是密集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据不完全统计,13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总额12.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占2011年我国GDP的四分之一,比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总额还多近2.5万亿元。这引发了有识之士对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和政府是否有还债能力的担忧。

材料二  早在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 * * 罗.克鲁格曼就预言,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的“流汗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 “灵感方式”获得的,从长期看,将导致经济崩溃。

(1)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认识。(8分)

(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谈谈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8分)

答案

(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地方政府重视增加投资虽然能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但是由于没有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4分)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方政府过度重视通过投资保持经济增长,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债务负担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4分)

(2)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国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我国经济建设要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改变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更加重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分)

题目分析:第一问,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违背了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存在错误的做法。运用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学生要根据材料内容选择科学发展观内涵。地方政府投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要回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再对材料中的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地方政府的投资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负债累累后果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问,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先要明白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是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答案要点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展开,不开脱离这个主题。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两个转变具体回答。

点评:第一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掌握答题点。学生很容易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答上,结合材料的部分也不会全面分析材料观点的错误之处,即地方政府的增资行为有什么不妥,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什么精神是这个题要考虑的。第二问从经济发展方式上分析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真正发展。着眼于一定深挖,扩展是该题的思路,但很容易分散回答,从别的角度回答而脱离了经济发展方式这个特定的答题点。该题难度很大,不易回答。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我和你》,音调悠扬婉转,意韵绵长。这几天常常在大街小巷听到这首歌,渐渐也熟悉了这旋律。熟悉一首歌是重要的,越听越会觉得平和中自有真挚的感情流露。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短,但其实词短情长,意义很深:“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这里的“我”和“你”,其实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这里,“你”和“我”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比肩淡定的从容和平和,有了一种相互守望,共同创造世界未来的自信。我们“同住地球村”的意识,“永远是一家人”的愿望,都喻示着在这个2008,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和世界之间新的关系。这里所显示的是一个民族的坦然和坦诚,也显示了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这种融入当然不是取消“我”和“你”之间的差异,而是我们在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中展现的新的理想和新的祈愿。中国此时已经能够平视世界,已经能够为世界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分享人类的共同理想和价值。

反复听这首歌,我突然想到了同样是刘欢演唱,同样是曾经唱遍了大街小巷的一首歌。那首歌同样表现的是“我”与“你”的关系,也同样意蕴深沉,但却和《我和你》的意思有相当的不同。这就是1993年的秋天播出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虽然那部电视剧仅仅是讲述一个北京人王启明在纽约的艰难奋斗史,但那首歌却超越了这部电视剧而且有着相当的意义。

我还记得刘欢用激越的声音演唱《千万次的问》,曾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的人。这首歌可以说也是在表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这里,“我”还是在做出着坚韧的努力,试图融入世界,和“你”平等对话,但这一切却显得如此艰难和如此痛苦。中国还在艰苦地摸索着走向世界的道路,我们还充满着一种对于世界的焦虑。中国和世界之间还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百年的富强之梦,其实就是试图让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融入世界。但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经验,让中国面对世界的时候,难免于仰视和俯视的视角,两者都充满了焦虑。这种“落后”和“挨打”的关联正是中国“现代性”的最为深刻的痛苦:“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困境,“挨打”却星无辜者受到欺凌;“落后”所以要学习和赶超,“挨打”所以要反抗和奋起。反抗和奋起来自一种民族精神,而学习和赶超却是“具体”的文化选择。这就造成了《千万次的问》里面那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千万里”的追寻,而“你却并不在意”的感慨。“我已经不再是我”的必然,而“你却依然是你”的现实状况,让这首歌自有自己的深沉内涵。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艰辛奋斗,其实正是为了争取一个和世界之间的新的关系。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梦想,和平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为人类贡献中国力量的愿望,正是我们在整个二十世纪不断努力追寻的目标。

但今天,我看到的是在一个蓝色的星球之巅,刘欢和莎拉·布莱曼一起引吭高歌:“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付出的一切获得了历史和世界的报偿,“我”和“你”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在一起”的美好时刻,我向你伸出的手也得到了你最好的回应;《我和你》短短的歌词其实道出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和浪漫的情怀两首歌,十五年的距离,跨越了世纪,见证了一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的成长。

(张颐武《两首歌见证中国的成长》,《北京青年报》2008年8月20日)

文章说两首歌都表现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

A.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

B.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C.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D.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