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2)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扫除了与帝制相关的各种丑恶制度;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态度:赞赏;感悟:孙中山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革命宣传,为建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进行不懈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