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民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治国思想,如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富国与富民兼重。韩非子提出“足民何可以为治”。自魏晋隋唐至明清,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由鼎盛而衰败,阶级关系也有新的变化,富民的阶级内容,更突出了中小地主及富裕工商业者与大地主阶级的矛盾,因此,富民思想也更具体反映了这一矛盾及不同富民阶层的要求。
材料二:2011年3月两会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这不仅仅是新的口号和理念,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切实目标、扎实举措。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迈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关键而坚实步伐。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更多惠及民生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这既体现了大多数国民的强烈心愿,也表明中国领导层已经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变为国家决策和国家行为。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提出的“民富”与本次建议中的“民富”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你对国富和民富的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古代民富思想和中 * * 党提出的“民富”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富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 * * 党“民富”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富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 * * 党“民富”的提出表明中共执政理念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必将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2)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国富”和“民富”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我国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富”为实现“民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富是国富的具体体现,可以促进国富。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国富”,国家收入积累过多过快,就会影响到居民收入增速和比重,进而影响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国家的生产以及财富的积累。③因此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处理“国富”与“民富”关系。保持国家财富积累同时人民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