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某学校高三(1)班学生开展课题为“城市的痛与快”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信息一【城市的“痛”与“快”】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诸多“城”长的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信息二【“狮城”好畅与“天堂”好堵】

新加坡的面积只相当于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的1/5。其中一半多还是森林、绿地和水体。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5985人,是杭州市区的7.7倍。这个弹丸之地,跑着80多万辆汽车,平均每平方公里1021辆,密度是杭州市区的7倍!新加坡却不堵车。在杭州天堂却很堵。

信息三【狮城经验的追踪记录片断】

“新加坡经验”:高峰时段征收城市拥挤费——新加坡在车辆流量最大的中心的ERP的实施,直接减少了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流。良好而又健全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新加坡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交通系统,地铁线路与公交车相连,城市主干道都有公共汽车专用道,十字路口专用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处处包涵人文关怀——居民从家走出不到400米,必定能到达一个“站”。科学的城市规划和有序的城市建设——减少了人们日常用车的需求。(小学的规划与住宅区的规划相协调,孩子上小学不需要汽车接送。商业区规划与住宅区的规划相配套,购买生活用品不用坐车)。有效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的——城市是一部生活机器,其最高效率应该是节省人力、节省资源、节省土地。新加坡人开车极度规矩——行车礼让几乎是每一位司机的本能,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人行斑马线两端都设置了行人过街控制按钮,而在一些没有按钮的小路,只要有人步行过街,来往的车辆都会礼貌地让路,在两三米远之外就停下来,不管有多少人过街,他们都会耐心地等你走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信息三,结合信息一、二,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为解决杭州交通状况,成为“通畅的天堂”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杭州市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和服务中,努力做到科学规划和决策,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打造高效便民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对道路交通车辆进行监管和调节。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健全公共交通网络。组织文化建设职能,切实提高市民素质。③市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遵守交通秩序、促进道路畅通。④市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要从构建和谐通畅社会交通的大局出发,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2)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②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的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市的“痛”与“快”无时无处不存在,正确分析并创造条件去解决它,从而推动城市发展。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