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展开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的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 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里”、“四百八十寺”均为夸张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夸张性描写的。毛 * * 《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运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也是夸张。这 种夸张反而使读者感到很真实。《江南春》通过 联想与想像,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到处“莺啼绿映红”的 一片春意。“四百八十寺”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一味信佛。(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小题,应将所选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把错项选人,该小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按所选的正确项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同答的小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本题22分)

作者Y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啸》出版后,画家F写信给Y,称其欲将小说改编成连环画交付出版,请求Y授权.不久,Y回信表示同意.F在改编中为了”抓住读者眼球”,对小说内容作了很大改动:把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女英雄、土改工作组组长张梅改写成一个时常卖弄色相的轻佻女子其他情节和人物也作了有违原作意思的调整、改动。2000年,全部稿件完成,F未与Y联系就将之投到专门出版美术图书的H出版社,并应H出版社要求随稿件附上了Y同意授权的信件。H出版社进行三级审稿后与F签订了出版合同。在出版过程中,H出版社曾对稿件的文字表述方式和画面作有少量修改,并得到F的认可。2001年9月,连环画《海啸》出版,其封面和扉页应F的要求标明“本书根据Y的同名长篇大论改编,F改编”。不久,H出版社因看好《海啸》的市场走势,打算利用连环画中的一些画面配上故事朗诵和背景音乐制作成VcD音像读物出版。为能与背景音乐和画面展现时间相匹配,拟将连环画中过于简短的叙述文字换成小说原文。H出版社存与F结算其应得的稿酬时向他完整地谈了这一设想,并说明与朗诵者和背景音乐著作权人均已经达成协议。只需F同意授权就可以开始制作。F表示完全同意H出版社的做法.并与其签订了合旧。H出版社以“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制品”为由向出版行政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于2002年4月出版发行其自行制作的VCD音像读物《海啸》。光盘表面和外包装上,只印有与连环画面封所用字体相同的“海啸”、“H出版社出版”及作者、责任编辑、版号、定价项。其中定价和责任编辑姓名都与连环画不同,Y和F则分别作为小说作者和绘画作者署名。H出版社一直未与Y本人联系。Y直到2002年7月在书店购得连环画《海啸》和VCD音像读物《海啸》后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被改编出版。他阅读后对H出版社和F的做法非常不满.遂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为什么问题五中所述F的某项或某几项行为侵犯了Y的著作权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