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有人说:“讲究自己的仪表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破坏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破坏公众的形象。”

(1)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群体当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礼仪,将会出现什么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社会交往中,按照礼仪要求去做,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国家、社会形象的维护;反之,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2)开放性答案。例如:群体中缺乏必要的礼仪,会使群体成员之间出现不和睦、交往困难的状况,如果群体中有少数民族兄弟,不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就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如果群体中有外国友人,不讲究礼仪,会使人对我们国家留下野蛮、落后、不文明的印象,影响我们的国际交往,影响我们走向世界……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下列4题。

文艺不单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培养人格是一套工夫,对于一般人生世相积蓄丰富而正确的学识经验又是另一套工夫。这可以分两层说。一是读书。从前中国文人以能熔经铸史为贵。韩愈在《进学解》里发挥这个意思,最为详尽。读书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辩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在近代,一个文人不但要博习本国古典,还要涉猎近代各种学问,否则见解难免偏蔽。这事固然很难。我们第一要精选,不要浪费精力于无用之书。第二要持恒,日积月累涓涓终成江河。第三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地客观剖析,否则食而不化,学问反而足以梏没性灵。其次是实地观察体验。这对于文艺创作或比读书还更重要。从前中国文人喜游名山大川,一则增长阅历,一则增加自然界瑰奇壮丽之气与幽深玄渺之趣。其实这种“气”与“趣”不只在自然中可以见出,在一般的人生世相中也可得到。许多著名的悲喜剧与近代小说所表现的学超精神气魄正不让于名山大川。观察体验的最大功用还不仅在此,尤其在洞达人情物理。文学超现实而不能脱离现实,它所创造的世界尽管有时是理想的,却不能不有现实的真实性。近代写实主义者主张文学须有“凭证”,就因为这个道理。你想写某一种社会或某一种人物,你必须对于那种社会人物的外在生活与内心生活都有彻底的了解,这非多观察体验不可。要观察得正确,体验得深刻,你最好投身他们中间,和他们过同样的生活。你过的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深刻,你的作品就愈有真实性,不至于如雾里看花。

下列不属于说明“近代写实主义者主张文学须有‘凭证”’一句的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超现实而却不能脱离现实,不能不有现实的真实性。

B.文学中表现的有时是理想的世界,这种理想的世界也得以现实世界为基础。

C.写实主义者通过观察、体验社会人生,洞达人情物理来反映社会生活。

D.文学中创造的世界有时是理想的,有时是不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