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30%—70%的区间,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接近80%。
材料二 据测算,如果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将达1300万人。与此相适应,城镇必须加强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房和商业设施,并为新增人口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城镇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1)根据图表(含注)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说明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12分)
材料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转移到城镇的农民的就业和生计就难以保障;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规模问题,城镇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9分)
(1)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目前正处于快速提高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城镇化潜力巨大。(3分)
②城镇化能够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将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3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3分)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3分)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搞好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3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城镇化目标,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3分)
③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3分)
题目分析:(1)本题首先要概括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然后要回答城镇化的经济意义。回答图表题,要注意把握表头和注释的内容,并且要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本题不难看出我国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回答意义时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转移农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流转”等等,分别从转移农村劳动力、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调动联系的相关知识,如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等等。通过材料中的“配套”措施可以联想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考虑当地实际”可以联想到联系的多样性;“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可以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