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投资者越担心他们的钱遭受损失,他们就越要求他们的投资有较高的潜在收益。大的风险必须要被高回报率所抵消,这项原则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原则,并且它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说明,即______ 以下哪一项能最好地完成以上论述

A.进行高风险投资而不担心他们的钱遭受损失,这种能力将成功的投资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B.贷款人对无担保贷款收取比有抵押品担保的贷款更高的利率。

C.在高通货膨胀期间,银行向存款人支付的利息实际上可能低于通货膨胀率。

D.对新公司的投资的潜在回报率通常低于对地位稳固公司的投资。

答案

参考答案:B

综合题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 ,“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