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舆论导向”吗?这两者间有什么异同点?

答案

参考答案: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始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媒体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麦库姆斯和肖指出,传播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由此可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所谓的“舆论导向”确实联系紧密,但二者又有不同,后者的含义要更宽泛些。其联系区别如下:

联系:大众传媒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讨论的问题往往会构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同时无论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媒介,实际上都会以评论和选择报道的方式强调自己的立场,影响大众,造成舆论。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主义媒介,更是旗帜鲜明地将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

区别:然而“舆论导向”又决非仅是“议程设置”。后者只是前者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把社会注意力引导到特定方向。“议程设置”只是形成认知层面的效果,而“舆论导向”则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乃至行动的全面引导。

问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谒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谒,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 * * 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

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选自《晋书·罗企生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迁武陵太守累迁:多次升官

B.亦复何恨恨:遗憾

C.玄即收企生收:收留

D.自伤力劣伤:悲伤、哀痛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家贫亲老王语暴以好乐

B.殷侯仁而无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又引企生于前月出于东山之上

D.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仲堪败逃时,只有企生跟着他。路经家门,遵生说:“作这样的离别,怎么能不拉拉手!”当企生伸手时,遵生借机把他拉下马,企生才没有继续跟随仲堪逃亡。

B.罗企生担任武陵太守还没有到任,桓玄攻打殷仲堪,于是殷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咨议参军。

C.桓玄听说罗企生不听别人劝告前来拜见自己,很不高兴,但还是派人对罗企生说,假如企生向他投降,他还是会赦免企生。

D.企生被杀之前,请求桓玄留下一个弟弟奉养母亲,在罗企生遇害当天,胡氏就把桓玄送的羔裘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