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的异同
参考答案:
诺维科夫报告在史学界公开后史学家们就对它抱有极大的兴趣。有人认为它是苏联
外交在战后转向以两极观点看世界的第一步[13]。有人认为该报告是对美国政策的歪曲[14]
“诺维科夫报告”是否具有苏联冷战初期外交政策纲领性文件的性质这一问题为人们所关
注。笔者在此试将其同凯南电报进行比较以说明其本身并不具备纲领性文件的性质。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内发回了有名的长电报。尽管
在该文中凯南并没有使用“遏制”一词但是他已经实际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遏制苏联的
理论并基本框定了与苏联对抗(美苏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只要保持实力威慑与压力无
需热战那种极端的方式。这份电报在华盛顿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表明它所代表的对苏强
硬政策在政府和国会取得了优势标 志着美国冷战思想的基本形成。与此相反诺维科夫报
告自从上呈斯大林之后就一直被闲置对外不予公布直到1990年才被苏联的学者披露出来。
与凯南在报告完成之后仍然活跃在外交政治舞台上的生涯不同1947年秋仅仅完成报告的
一年之后诺维科夫就卸任驻美大使原因是他对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认识的不足。就其1946
年9月的这份报告的内容来说斯大林不满意的究竟是什么 是否是他对报告流露出的“斗争
性”不强而不满意 诺维科夫报告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是否又和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程序有关
所有的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仔细地分析诺维科夫报告的内容会发现报告中很少提及苏联对外政策的目标是
什么或者是苏联在面临国际环境的压力下应该如何反应。虽然我们不能普遍地认为只要
是驻外大使就一定能系统地说明本国的政策指示。但是凯南“长电报”——现在经常被人
们和诺维科夫报告相比较——就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中最基本的遏制政策。凯南所说的遏制
政策概括起来说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就可以
抵制苏联的影响和渗透。第二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美国可以趁机改善同
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且向它们提供经济援助。第三促使苏联内部 的和平变革。这是凯南遏
制战略的最终目标。凯南认为外界影响苏联行为的能力是有限的苏联变化的根本动力在
于其内部。但是这并不是说凯南的遏制仅仅指西方坚守阵地、坐以待变。在他看来西
方可以影响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进程尽管西方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因此有人认为乔
治·凯南遏制思想就是一种和平变革或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15]。相反的诺维科夫在他的
报告中只字未提苏联外交的策略或者是目标以致于从他的报告中看不出苏联的外交是打算
采取攻势还是守势。
其次诺维科夫在报告中将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动因归结为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
扩张。
而凯南在他的文章中分析苏联对西方“威胁”时主要是把苏联视为一个追求传统目标
的民族国家而非追求意识形态目标的革命国家。凯南的电报认为苏联的“深厚强大的俄罗斯
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该电文和后来凯南署名为“X”文章一样都一再强调苏联对外
行为动机从根本上说不是意识形态目标而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不安全感。至于意识形态在他看来主要是说明苏联不安全感的理论依据和对外扩张的工具。
诺维科夫在报告中出现的第三点漏洞是他虽然指出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状况对
美英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分析得也算确切但是却没有提到战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民
主化、非殖民化的革命浪潮而这些情况对于苏联来说在制定战后美苏关系的关键性决定上
是非常重要的报告强调美国军费和海外军事基地的增长却没有提及战后初期美军的退伍
人数已经达到1200万。而且报告中有许多地方还需要仔细地推敲如美英在东欧的合作是否
夸大其词、美国是否将会在中国长久驻军等问题。
如诺维科夫在其回忆录中记载这篇报告是在莫洛托夫的授意下完成文中的着重记号
是莫洛托夫加上的那么这些被加重过的文字可以说明莫洛托夫在已经把西方国家的行动视
为一种阴谋而阴谋的对象就是苏联。
可见诺维科夫报告一方面仅仅是有选择地提出了一些与苏联有关的国际问题在有意
或无意间又“忽略”掉了一些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又没有反映出苏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向是
什么。再次该报告在转送莫斯科之后也没有受到重视。因此“诺维科夫报告”本身同凯南的
“长电报”无法并列就其内容而言将之视为苏联在战后初期外交政策的纳领性文件更是
不确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