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时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看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芦荟流泪

佚名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所民办大学里教新闻,她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师,教的学生有不少应聘到报社电视台,成了那儿的骨干记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有一个朴实的理念:新闻记者就像一支粉笔,随时都有被折断,甚至粉碎的危险,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在黑板上留下正义之言,传递真理之声。这是她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就要反复强调的,学生们闻听此言,往往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由于经常在粉笔灰中穿梭,她的皮肤变得有些粗糙,冬天来临的时候,双手处处皲裂,裂痕处凝着细小的血痂。学生们非常爱她,就派代表到花鸟市场买来一盆嫩绿的芦荟送给她。她每天涂抹芦荟汁,双手不再开裂,粗糙的皮肤慢慢地细嫩起来。

  在她的心里,芦荟不仅是一种植物,还代表着学生对她的一片纯净的爱。

  后来,她跳槽到电视台做记者,因为舍不得那盆芦荟,便不辞辛苦地把它抱到办公室的阳台上,让它每天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芦荟健康地生长,散发出鲜活的魅力,就像它主人一样,具有年轻的活力。她在芦荟的滋润下,采编了一则又一则新闻,在圈里迅速走红。

  这天,办公室的同事看到阳台上的芦荟纷纷议论开来:“芦荟是个好东西,可惜市面上假货太多……”“市场里的芦荟杂七杂八什么都有,芦荟洗发液,芦荟营养液,芦荟美肤宝……据说都是借芦荟之美名,行假冒伪劣之恶行。”更让她心惊的话是:“听说很多芦荟产品都掺进了化工原料,伤人呢!”职业的敏感让她警觉,聊天还在继续,她已带着暗访设备赶赴市场做调查。

  节目出来之后,她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你就就此罢手吧,你给我活路,我也给你活路。大家都不想看到鱼死网破的结局。只要你提条件什么都好谈。”她坚决地回答:“只要你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什么都好谈,否则,我们将跟踪到底。”追踪报导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不久,她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去双腿,“芦荟事件”才告终。在交警的处理记录中,没有“谋杀”一说,但她的当记者的学生们都知道,谁是她真正的凶手。

  她住院的时候,作为同行的学生送来许多盆鲜嫩的芦荟,每一支芦荟都被掐了头,然后,挤绿汁涂抹在老师的手上。那新鲜的断头处,噙着浓绿的芦荟汁。当天多家报纸都刊文声援她,用的是同一个题目:芦荟流泪。

  她享受芦荟之美,为了这种美,她又遭到极悲惨的命运。那天我去医院看望她,眼前这满屋子流泪的芦荟,让我深深地明白:天下的芦荟都长成同样的嫩绿,世间的正义都喊出同一种声音。

小题1:她教书时,学生为什么要送给她一盆嫩绿的芦荟?她跳槽到电视台做记者,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地把芦荟抱到办公室来呢?

小题2:“她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去双腿。”这句话在前面的文章中有两处伏笔,请分别找出来。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她享受芦荟之美,为了这种美,她又遭到极悲惨的命运。”请联系全文理解,“这种美”指的是什么?

小题4: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芦荟流泪”作标题?

小题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简析《芦荟流泪》中,“她”这一人物形象。

(2)简析《芦荟流泪》中侧面描写的运用。

(3)简析《芦荟流泪》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

小题6:①冬天,她的双手处处皲裂,每天涂抹芦荟汁,可以保护她的双手不再开裂。

②在她的心里,芦荟代表着学生对她的一片纯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