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从村民到市民,也不只是一个称谓。让我们透过一组镜头,观察我国的城镇化。
镜头一
【人潮】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反映了市场经济中的什么现象?请从经济角度说明小李选择的合理性和风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
【转折】
(2)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
【缺席者】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基层政府应怎样创新社会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市场自发的调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比较好;小李根据情况自主择业、提高素质和技能去竞争就业、自主创业等,反映了他正确的就业观。风险性:城市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可能被淘汰。(其他答案酌情替代给分。)
(2)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解决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基层政府应转变好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探索农村的养老服务方式,发展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向等;基层政府应当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发挥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搞好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