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阅读相关资料和图幅,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1)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三 近年来,N市在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的社会融合组织。这一组织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一组织管理协调,N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市民”的转变,N市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为此,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2)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启示。(12分)
(1)①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分)提高国际竞争力。(1分)②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③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分)④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分)促进经济增长。(1分)(紧扣材料和题意,且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得超过8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1分)N市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协调以及新老市民融合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了人们身份的认同和认识的转变,(1分)而身份的认同、认识的变化又促进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市民”的转变。(1分)②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分)搞好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1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分)③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1分)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2分)N市的共建共享融合模式,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1分)促进了N市社会的发展,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
题目分析:(1)“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设问是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知识点来展开。(2)本题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点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