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14分)冬、春季节降水量小,广东沿海附近江河水位较低,涨潮时海水倒灌,出现所谓“咸潮”现象,使沿海地区的城市自来水的离子浓度增高,水质受到影响。

为了研究咸潮出现的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监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图13(a)所示,两电极相距L=0.314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安装前他用如图13(b)游标卡尺(图为卡尺的背面)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13(c)所示。

他还选用了以下仪器:量程15V、内阻300kΩ的电压表,量程300μA、内阻50Ω的电流表,最大阻值1kΩ的滑动变阻器,电动势E=12V、内阻r=6Ω的电池组,开关等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图14坐标中包括坐标为(0,0)的点在内的9个点表示他测得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对应图13(b)中的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哪一部分与玻璃管内壁接触(填代号);

(2)玻璃管的内径d多少mm;

(3)求水的电阻率ρ多大;(要写推导和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图15中的仪器实物部分已连线,将其他部分连接成能测出图14数据的实物连接图;

(5)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先滑至哪端。

答案

1)A;(2分)

(2)6.70(2分)

(3)在坐标图中画出U-I图线,算出水柱的电阻R=1.0×105Ω,,电阻率=11Ω·m(4分)

(4)如图所示(4分)

(5)最左端(A端)(2分)

本题是一个材料分析和试验的综合问题,在今后的高考当中将会经常出现类似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加注意此类问题的总结复习,要在灵活的基础上加以把握,不能死记硬背一个试验。在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下,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变能力将是今后高考的主流。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 * * 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建议】①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②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部分片段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情况下,1mol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kJ热量。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1.你从实验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从所得实验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科学探究的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式。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哪种,并说出其概念。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