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徽之事者,则置宣慰

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皇帝”指的是谁?(4分)

(2)材料中的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4分)

(3)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它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影响?(4分)

答案

(1)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世祖

(2)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附近地区

(3)有利用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政治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材料记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世祖是指元世祖。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最高新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附近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有效的管理全国,巩固统治,对我们今天的行政制度影响很大,我国今天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制度,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小题2: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小题3: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

                                  

小题4:“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结合下面任何一则链接材料,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⑴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 * * ”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有学者评论,此举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树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标。

⑵1971年,前西德 * * 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动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当时波兰的舆论称:“作为反纳粹斗士的勃兰特这一跪,使德国真正站起来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