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千欧~50千欧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电流表A1(量程200μA)

电流表A2(量程5mA)

电流表A3(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

电源ε(电动势4V)

电键K.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在方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其中电源和电键及其连线已画出).

答案

(1):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通过待测电压表的最大电流为:

Imax
=
U
Rx
=
3
20
mA=150μA
,所以电流表应选
A1

(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应将待测电压表与电流表

A1
串联成为测量电路;

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远小于待测电压表的内阻,所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

A1

(2)如图

选择题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微信”、“飞信”等网络聊天软件进行联络,传统电信业务逐渐减少,2013年第三季度,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了12%。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价格的变动影响了企业的经营

B.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需求引导生产的发展小题2: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2013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呈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累计交易额4.98万亿元,同比增长45.3%,信息消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有利于

①有效拉动内需,推动产业转型 ②促进消费升级,提高生活水平 

③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④维护市场秩序,树立诚信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题3:“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它以傲博为营销平台,向听众(粉丝)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这启示企业应

①实行公司制运营模式,增加融资渠道 ②及时关注市场变化,了解用户需求

③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坚持诚信经营 ④创新销售模式,减少传统的销售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1916年各省派遣留学欧美生定额表

——(引自陈启天《近代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遗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

材料四 在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具体方案和具体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行新政,以三年为限,办不出成绩者,予以撤职,是下策。

材料五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不能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生出洋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提出了什么基本观点?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理由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