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辆长为13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一辆长为18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m/s2的加速度由西向东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车头相距200m,求:

小题1:货车启动后经多长时间两车车头相遇?

小题2:两车错车(即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分开)所用的时间。

答案

小题1:t1="10s            "

小题2:1s

(1)设货车启动后经过时间t1,两车开始错车,此时

货车的位移X1=at12,    (1分)

客车的位移X2="V" t1              (1分)

且有X2+X1="200           " (1分)

解得:t1="10s            " (1分)

(2)设货车从开始启动到错车结束所用的时间为t2,此时

货车的位移X3=at22,    (1分)

客车的位移X4="V" t2              (1分)

且有X3+X4="231          " (2分)

解得:t2="11s          " (1分)

所以两车错车的时间为△t= t2—t1="1s        " (1分)

材料题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对法国的影响最为强烈。伏尔泰大加称赞中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广阔的、最富有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时代背景阅读材料一,简要说明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列举伏尔泰及同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科技成果展示

(2)材料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代表了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分别阐述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著作在思想影响上的本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翻译西方著作的热潮。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译印西书159种,1075卷。除历史、政治、兵制等30余种文科书籍外,其他均为工、农、矿、商、算、理、化、电、光、声、天、地等方面的书籍。在翻译西方著作过程中,严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译著《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章节)影响广泛。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