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9月11日—13日,农业部领导在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讲话指出,进一步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合作,深化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各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控制、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各国在农业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农业信息化领域假期合作,假期农业方面的国际合作。
材料二 W县推行农田水利建设监管新机制,突出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项目推选、申报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报县里批准后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上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出项目理事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直接组织施工、材料采购、设备租货和财务管理,对能够自建的项目,不再实行招投标,由理事会组织村民参与建设并获得相应报酬。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县政府设立举报专线电话并向社会公开,做到功目发包,建设过程、 资金使用公开、公示、透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深化农业领城对外开放的正确性。(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分析w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是如何发挥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9分)
(1)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深化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农业经济合作与发展。(3分)②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我国深化农业领域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拓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3分)③我国深化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和借鉴他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3分)
(2)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决策过程。(3分)②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这种民主管理的形式,保证农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3分)③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自觉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3分)
题目分析:(1)该题原理范围大致固定,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该题以我国做出的深化农业领城对外开放策略为材料,主要是分析该政策的正确性,该政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依据原理内容简要分析即可。(2)对材料内容要准确、全面解读,从材料中概括w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做法,根据不同的做法对应分析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什么道理。该县让农民参与决策过程、创新民主管理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等措施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