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15分)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12分)

答案

(1)经济信息:近十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2分)

意义: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

(2)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正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必须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 科学规划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2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以推动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转移人口能共享城镇化的发展成果。(2分)

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城镇化质量要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各个环节,各方面的关系,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分)

⑤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3)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分)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在城镇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3分)

③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服务意识;(3分)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听取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题目分析:(1)本题第一小问以图示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示及注释中所列的经济信息,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解答本题既需要学生看到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也不能忽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结合前两则材料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本问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两则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结合材料总结出相应的意义。题中材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等是解答本题的重点,学生要尤为注意。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措施。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直接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需要学生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角度展开说明。题中材料“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语句,学生要引起注意。

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政府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回忆书本中我国政府工作原则及其表现。在城镇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城镇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听取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