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
材料一:
![](https://img.ixiawen.com/uploadfile/2017/0519/20170519063452694.png)
材料二: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
材料三: 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材料二的“剪辫令”外,民国政府“涤旧染之污”的内容还涉及哪些方面?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911 年10 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省宣布起义或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3 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反映了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体现了女权的进步。
(3)“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