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20分):

(1) 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燃烧时产生     ,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属于(       )反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反应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证明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实验现象是                    

(4)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现象是有       气味,试管壁上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反应。

(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热量。

(6)加热碱式碳酸铜                                 。实验现象:粉末固体颜色由    色变成      色,试管壁上有             

(7)镁带燃烧                    。实验现象:镁带燃烧,发出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          ,变成             

答案

(1)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白光; 化合反应

(2)双氧水水+氧气;  放热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细铁丝末端有铁熔球现象

(4)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刺激性;  分解

(5)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白烟

(6)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绿; 黑; 水珠

(7)镁+氧气氧化镁; 耀眼白光; 白色固体; 氧化镁

(1)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木炭+氧气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双氧水水+氧气,反应放出热量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证明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实验现象是细铁丝末端有铁熔球现象

(4)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有刺激性气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5)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是氧化铜、水、二氧化碳,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7)镁带燃烧. 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未来气候是如何“算”出的?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00年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来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作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摘自201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作出预测,后者则是对短期天气作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C.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D.气候模式之所以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其对过去10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其组成要素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B.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作出准确预测,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

C.“集合平均”的操作模式,可以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使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可靠。

D.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作为目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唯一手段,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气候模式的最新预估结果来看,未来的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因此,预言全球气候变暖,为时尚早。

B.要消除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可靠性的质疑,只需对天空中云的状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避免其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预测差异。

C.气候模式只能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作出预测,而无法作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

D.虽然受科学水平的限制,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政府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科学依据。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