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甲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丙为乙的债务提供担保,但担保合同未约定担保方式及保证期间。关于该保证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保证期间与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相同 

B.丙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C.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12个月内 

D.甲在保证期内未经丙书面同意将主债务转让给定,丙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E.甲在保证期间未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则丙免除保证责任

答案

参考答案:B, E

解析:B项:《合同法》第16条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一般保证;(二)连带责任保证。”《合同法》第16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所以B正确。EC项:《合同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所以E正确,C错误。A项:根据《合同法》第26条规定,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六个月,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为2年,所以A错误。D项:《合同法》第26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甲作为债权人依法转让债权,保证人丙仍然应当承担保证责任,所以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E。考点 担保与担保合同的规定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拱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征,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板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运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板用木排运到石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其最大特征是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浮运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第⑥段中画线的“多”“据估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