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2009年9月9日上午,胡 * * * * 在中 * * 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探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更好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前进。近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图一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图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纳散尼尔·佩弗《远东》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说“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背景:清政府反动卖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相继成立;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2)含义: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评价: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多项选择题
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