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布“一号文件”,要求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继续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亮点和重点。
材料二:我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耗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 2003年我国资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 ||||||||
石油 | 天然气 | 原油 | 德国 法国 | 日本 | 美国 | 钢铁 | 铁矿石 | 水泥 | 氧化铝 | 煤 |
8.3% | 4.1% | 7.4% | 7.7倍 | 11.5倍 | 4.3倍 | 27% | 30% | 40% | 25% | 31% |
指标 年份 | 中部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 |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
1980 | 88% | 不断下降 |
1990 | 83% | |
2003 | 75% |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9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8分)
(3)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亮出你的金点子。(8分)
(4)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6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国家积极采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储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③材料三反映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
(2)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3)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若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回答也可)
(4)①国家加强宏观协调,通过国家政策给予扶持,统筹区域发展。②中部地区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③东部发达地区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题目分析:
(1)本题是依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是灵活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比较等能力的题型。答好本题,要注意答案的简洁性和逻辑性。
(2)“为什么型”主观题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三农” 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去说明。
(3)“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此类题,可运用定位法来破解。设问是回答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知识点来展开。
(4)解答图表型论述题,一般遵循先研究设问,后分析材料,再作答的审题答题顺序。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国家加强宏观协调、中部地区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东部发达地区要加大帮扶力度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