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2004 年,某县在 R 镇征地近 2000 亩(1 公项="15" 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 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 2012 年该区实现产值 120 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 2012 年,该镇人口由 2 . 3 万增加到 3 . 5 万,新增人口中有 7000 多人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 90 %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 R 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l4分)

答案

①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②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③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④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城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的综合判断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以从中得出答题的方向。解答本题的核心在于结合材料解读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生产与消费等方面展开说明。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