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承载着广大农民的“中国梦”。
材料一 图1 2007-2012年我国GDP总量、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
注:2009年是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2010-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137%、3.833%和3.278%。2010-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2%和7.8%。
表1 2007-2012年我国投资总额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 投资总额(万亿元) | 投资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
2007 | 11.09 | 42.5 |
2008 | 13.83 | 46.9 |
2009 | 16.45 | 87.6 |
2010 | 19.36 | 52.9 |
2011 | 22.91 | 53.3 |
2012 | - | 50.4 |
材料三 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阐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10分)
(1)材料一反映出世界经济虽已走出危机,但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中国也不例外。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但金融危机期间下滑明显。(4分)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再度回升,但近年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我国GDP总量逐年增大,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外贸。(4分)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面对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和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我国经济增长必须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6分)我国的城镇化率逐年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由于城镇化能带动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生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努力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完全可能。(6分)
(3)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走的是一条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问题多困难大,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3分)但是,我国的城镇化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具有光明、美好的前途。(3分)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承载着广大农民的“中国梦”为背景载体,从经济哲学的角度进行设题考查。具体材料的展现上,采用了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学生解读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考生在回答第一问时,要注意读图的技巧,首先是要读表头,明确主旨;其次是要阅读图表的数据,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是要注意小注,并且准确的把它融入到对材料的解读中。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虽然已经消退,但世界经济发展趋缓,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但08-09年下滑明显。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再度回升,但近年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我国GDP总量逐年增大,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外贸。考生在回答第二问时,首先要明确知识的你限定是“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其次要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有哪些意义。落脚点应该在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这个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连接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经济的发展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拉动转变。和生和消费的关系的连接点主要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考生在回答第三问时,一定要注意设问的知识限定仅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进行说明。关于该知识点主要包含这三个层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然后从这三个角度简单的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