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分)

材料一: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部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准备】小明看上了刚上市的iphone5s,在购买手机前,小明有以下考虑:

其一,小明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在暑假期间通过打工获得了一定的收入,所以想追求潮流,但考虑到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购买手机要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其二,iphone5s确实好,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只要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就可以了;

【购买】最后,小明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了一款价格适中,性能较好的手机。

材料二:与小明不同的是,有的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时下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影响小明购买手机的因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8分)

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小明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获得了一定收入,所以会想买款手机。(4分)

②消费还会受到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小明考虑到开学后要求不小的学费支出,取消了买IP5的念头。(4分)

③消费还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小明树立了求实的消费心理,他的消费是正确的。(4分)

(若能答出质量、价格等因素,亦可给分)

(2)中学生要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想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每条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影响小明购买手机的因素有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在暑假期间通过打工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iphone5s确实好,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材料主要体现了影响小明消费的主要因素。(2)中学生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做到的原则即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想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

问答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