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8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请解读表1和表2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8分)

材料二  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5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7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材料三  1989年以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期间,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草原法进行了一次修订。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当时立法的时候并不是突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沙尘天气和雾霾天气,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改善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2)结合材料二、三,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9分)

(3)简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及其职权,并从完善法律制度的角度,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推进环境保护工作。(7分)

答案

(1)表1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表2表明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不断增长;我国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4分)

要求:①加强宏观调控,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④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积极承担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⑤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8分)

(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推动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的深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对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3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3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由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3分)

(3)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立法权是其重要权力。(3分)

②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工作,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2分)加强法律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各项环境法律得到贯彻实施。(2分)

题目分析:

(1)问:包含二小问,第一小问是图表题,考生注意仔细分析图表,根据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不断增长;我国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第二小问考查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生可以从加强宏观调控,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等角度进行作答。

(2)问:考查认识论,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等角度进行作答。

(3)问: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及其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有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完善法律制度考生注意从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工作、加强法律监督检查二个角度作答。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