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高三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12分)
2013年,我国多个地方遭遇雾霾天气,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经过调查,发现解释雾霾天气必须改变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等。
(2)结合材料,说明解释雾霾天气的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8分)
丙组同学认为,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污染。倡议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共建共享低碳新生活。
(3)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6分)
(1)人类活动对环境都有污染(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工业化之前,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初期,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低趋高;工业化后期,环境污染由高趋低;工业化基本完成以后,对环境的污染降到环境容量以下。(4分)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保障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能带动环保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减缓环境恶化。(8分)
(2)①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意义重大,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因此必须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3分)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3分)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增强民众环保意识。(2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要从自己做起,践行科学低碳生活方式。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有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6分)
题目分析:
(1)本题第一问是图表题,图表题遵循横向看差距,纵向看变化,即人类活动对环境都有污染,初期环境污染由低到高,后期由高到低,完成以后降到环境容量以下。第二问,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保护环境的财政支出增加;需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环境保护的发展也能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2)本题有一定难度,知识限定较为宽泛,需要自己针对材料进行一一对应,即针对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针对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针对民众环保意识不强,应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本题知识范围较为明确,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表述准确即可,同时要结合设问治理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组织语言即可,即从自己做起,践行科学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有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树立绿色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