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11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大会,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

C02减排指标及减排透明度等问题上存大巨大分歧,展开国家利益的博弈。但大气无国界,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国又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不懈努力,最终达成妥协通过了“坎昆协议”。协议扩大了哥本哈根大会的共识,在资金支持、技术转让、森林保护等基本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崎岖长路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坚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根据国情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在经济危机中加大投资绿色产业,努力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20.76%,节能减排成绩辉煌。中国既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减排责任,又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绿色技术合作市场。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既博弈又妥协和我国所采取的立场行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而共同利益则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应对气候变化中各国具体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因而各国利益博弈不可避免。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符合各国长远的共同利益,所以各国又要求同存异达成妥协,扩大共识协力推进。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不与任何国家挂钩根据国情采取自主减排行动,正是这一外交政策及立场的体现和要求。我国根据国情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减排责任,投资绿色产业节能减排,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又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绿色技术合作市场。

(2)①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国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个国家既要立足全局,又要搞好局部,相互帮助携手应对,才能实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一整体目标。②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总是在不断解决各国的摩擦冲突中走向前进,体现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发展总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③应对气候变化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保护地球家园关系着全人类共同的命运,各国都要共同承担责任,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不同,按照各自的国情,各国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应当有所区别。(应对气候变化在各国斗争冲突与妥协合作中前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答出这一点,可酌情给分)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3日,公司股票自2009年2月1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甲公司章程规定,凡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须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决定。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家软件公司,甲公司董事李某为其出资人之一。乙公司新研发一个高科技软件,但缺少3000万元资金,遂与甲公司洽谈,希望甲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生产此软件。2009年4月10日,甲公司董事会直接就投资生产软件项目进行讨论表决。全体董事均出席董事会会议并参与表决。在表决时,董事陈某对此投资项目表示反对,其意见被记载于会议记录,赵某等其余8名董事均表决同意。随后,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就投资数额、利润分配等事项作了约定。2009年4月20日,甲公司按照约定投资3000万元用于此软件生产项目。2009年8月,该软件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产品性能不佳,销售状况很差,甲公司损失重大。2009年9月1日,甲公司董事李某将甲公司出现重大损失的信息泄露给其朋友王某,王某据此信息将其持有的甲公司股票全部抛售。2009年9月3日,甲公司将有关该投资软件项目而损失重大的情况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甲公司的股票价格随即下跌。2009年10月2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发起人股东郑某以书面形式请求甲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甲公司监事会自收到郑某的书面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郑某遂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负赔偿责任。郑某于2009年12月20日将其所持有的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发行的甲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董事李某是否有权对甲公司投资生产软件项目的决议行使表决权?并说明理由。

(2)董事陈某是否应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3)甲公司董事李某将甲公司出现重大损失的信息泄露给其朋友王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王某据此信息抛售甲公司股票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并说明理由。

(4)股东郑某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郑某于2009年12月20日转让其全部股份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