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大半个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念》一文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请回答:

(1)上文中“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8分)

(2)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12分)

(3)造成中日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重大“进化”: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思想上: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们思想得以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科技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废除科举制,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①日本消除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政局稳定;而中国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中华民国名不符实。②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一战后成为债权国,实力大增;而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艰难。③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强国,并且打败了中国和俄国;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深化,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3)原因:①日本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及时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对外侵略扩张,迅速增强了实力。②中国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同时,一再遭受外国侵略,割地赔款,实力削弱。

本题意在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和中外历史的比较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抓住关键字眼“五十年”,从材料中给出的“1923年”上推,可知“这五十年”应指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五十年。其次要明确材料中的“进化”实际上就是指“现代化”,而且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最后再结合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解答(2)(3)两问。

问答题

  这天,有一个金门学生考察团到你们学校参观,这些金门朋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你们班组织的“夏日话扇”活动中……

(1)解说扇用途

  林涛借助“Google谷歌”从网络上搜索到一则有关扇子的材料:数千年来,扇子不断演变完善,种类日趋繁多。民间习惯将扇子大致归为两大类:一曰平扇(如图一),包括羽扇、绢扇、葵扇等,不能折叠;二曰折扇(如图二),即可自如敞开收叠者。在生活中,扇子有多种用途,例如……

  林涛搜索来的这则材料不完整,请你续写一句话将扇子的用途介绍得具体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识执扇人

  博览群书的陈韵罗列出古典名著中各具风采的执扇人形象。他问大家:民间习惯称智谋之士为“摇鹅毛扇的人”。这种叫法与下列哪一位执扇人有关系呢?[ ]

A.薛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十分有趣。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绢扇来,向草地下来扑”。(曹雪芹《红楼梦》)

B.孙悟空“执着芭蕉扇,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又挥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吴承恩《西游记》)

C.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施耐庵《水浒传》)

D.诸葛亮“端坐车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羽扇招敌曰:“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罗贯中《三国演义》)

(3)感悟扇谚语

  金门朋友也你一言我一语,介绍了不少与扇有关的民间谚语。这些扇谚通俗生动、耐人寻味。请你从下列扇谚中任选一句,简述你对这句扇谚的感悟。 

  ①热天赠扇,雪中送炭。②扇面虽破,扇骨犹在。③葵扇棉袄,因时而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扇赠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商定:根据古诗名句绘制几把画扇赠送给金门朋友。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具体描绘诗句所体现的画面。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