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治理,顶层设计】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国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线图。根据示例完成下表。(3分)
《计划》内容及要求 | 蕴涵的哲学道理 |
示例: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和群众的关 注程度,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确定 不同的控制指标 | 示例: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
既要治理现有污染源,又要控制新污染源, 并将“控新”作为治本之策 | ① |
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治理协作机 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 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环境问题 | ② |
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全民参与 | ③ |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5分)
(3)【环保产业,方兴未艾】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6分)
(4)【教育宣传,素质提升】
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6分)
(1)①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1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坚持联系观点,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1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路线。(1分)
(2)A: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B:减少企业利润。(2分)
启示:(3分)
①必须将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
②要努力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③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①环保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环保市场,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2分)
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坚持市场化的环保产业政策导向,减少行政干预。(1分)
③政府要发挥监管和服务的核心作用,完善环保产业政策、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引导环保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国际接轨。(3分)
(4)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要加强“三观”教育,特别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2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要通过学习和自我修养,清醒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2分)
③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要通过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受到感染,形成良好习惯。(2分)
题目分析:本题的材料为社会热点之大气治理相关问题,本题第一问为填表题,根据《计划》内容及要求填写蕴涵的哲学道理,可以根据“既要、又要”,“治理协作机制”,“全民参与”等关键词去分析相应原理,本题第二问考查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注意加税可使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启示要从“有形手和无形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去答题。本题第三问为建议措施类题目,注意获取材料信息,归纳材料中体现的问题,如自主创新、市场与政府关系等,有针对性地去提出建议;本题第四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命题,原理限定为文化对人影响,材料限定为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注意从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特点角度,结合环境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的意义去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