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哪种生物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A.银杉

B.珙桐

C.黑猩猩

D.扬子鳄

答案

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不符合题意.

B、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不符合题意.

C、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人类的近亲,它们是与人类血缘最近的动物,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小黑猩猩分布在刚果河以南.有人认为是黑猩猩的亚种,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二至二十余只,由1只成年雄性率领. 以往非洲赤道区都可看得到它们的身影,数量大约有一百万到两百万只,近年来非洲政经情况不稳定及栖息地日渐变小,黑猩猩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现在全球剩不到十万只,也是濒临绝种动物.符合题意.

D、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综合题

(20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面临着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近代)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材料三: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材料二、三均据《文史知识》

材料四: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是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材料五: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同的原因。(2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具体社会原因。(4分)

(4)概括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