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长江中下游各省区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小题2:“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1:B
小题2:B
题目分析:
小题1:三峡大坝建在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不可能阻挡夏季风影响中、下游地区,A错。全球变暖,各地降水有变化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少,C错。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会导致北方降水少,南方雨带停留时间长,长江中下游降水多,D错。只有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导致伏旱时间长。B对。
小题2:降水的条件一是要饱和水汽降温,另一是有足够的凝结核。祭祀活动灰烬增加了大气中的凝结核,燃木及灰烬的热量造成了空气不稳定,形成热力环流中的上升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产生降雨。所以②③对。选项B对。燃木的温度不会使江水蒸发加快,温度升高,①错。更不会将热带气旋引入峡谷,④错。所以A、 C、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