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人均GDP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菲律宾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仅有日本和韩国。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0000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
11469美元。
材料三:比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第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第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普遍在0.5左右,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而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在利用外资方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高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第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普遍较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内涵,并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提出我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如何发挥中 * * 党的政治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中等收入陷阱: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后,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凸显难以克服,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一种状态。②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明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同时应看到,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或答“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就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经济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坚持中 * *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依法科学民主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