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走基层,假日街头特别调查“你幸福吗?”部分路人回答摘录如下:
路人甲:我是在校大学生,能进入高校学习,觉得很幸福了,但更期盼高校能教给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东西。
路人乙: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能有个依靠就是幸福,现在我每月能拿到几百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我觉得还是幸福的。
路人丙:我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每天忙碌修筑高楼大厦,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却还是低矮的土坯房,破烂不堪,觉得十分心酸、难过。
路人丁:我是一个小商贩,起早贪黑一天能赚100元钱就觉得很幸福了,但有时要与城管“斗智斗勇”也很烦,希望有人关心我们的生存状况。
材料二
注:此图为对京沪穗三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知识分析居民的期盼。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镌刻着党对13亿人的幸福承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结合材料三,运用中 * * 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对13亿人的幸福作出承诺。
材料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1)①我国目前仅处于总体小康社会阶段。这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以人们仍然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生活怀有更高的期盼。②居民眼中最能代表幸福感的指标,实质上正是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 * * 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必将会又好又快、科学、全面发展,居民的期盼都将成为美好的现实。
(2)①这是由中 * * 党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决定了它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制定符合人民意愿的方针、路线。②这是由中 * *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 * * 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它要对13亿人的幸福作出承诺。③这是中 * * 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党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①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文化建设工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奠定基础。③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物质条件。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提供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促进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第(1)问,要注意知识限定,回答时首先要指出居民有所期盼的原因,其次分析居民期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最后分析我们应该怎么做。第(2)问,设问的主体是党,运用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理解,考查其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