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 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 ;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③有趣的是,民众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当 ,这种青天大老爷的形象会被民众传诵成一种固定的脸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

④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需要面对整个天空做一次灵魂的深呼吸,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 我们琐碎而陈旧的生活。

A.焦躁 纹理 顽固 拂拭

B.躁动 波澜 顽劣 拂拭

C.躁动 波澜 顽固 擦拭

D.焦躁 纹理 顽劣 擦拭

答案

答案:C

(①“心在野外,心在路上”表现的是一种喜欢旅游、闲不住的心态,“焦躁”指的是因着急而烦躁,文中没有“烦”之意,“焦躁”不合语境;“躁动”有“不停活动”之意,所以恰当。②“波澜”更显历史的动感,照应“跃动”。③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中的“历代”等字眼可知,本句重点在说明民众对青天大老爷的崇拜经久不衰,不易改变,是一种“顽固”的表现;“顽劣”意为“顽固无知”或“顽皮不顺从”,语境中不存在“顽皮”或“无知”之意,所以不能用“顽劣”。④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一般用于“轻轻掸”的语境中。原句的意思是要改变“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用在这里有擦亮生活之意,故选“擦拭”。)

多项选择题
论述题

(10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遗失了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定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悼念在战争或重大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在国际上已是惯例。放眼望去,各国同二战有关的法定纪念日数不胜数,如诺曼底登陆纪念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在我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虽然很早就有,但一直停留在行政规定层面;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举行,但都在地方举行,很少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有过恢弘灿烂的华章,更有过百余年山河破碎、血泪斑斑的痛楚。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将中 * * 近现代的悲剧推向顶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中国人民在中 * * 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奋起抗争并最终赢得胜利。正视那段历史,以更高规格、更固定的平台对先烈、英雄及死难同胞祭之以礼,表达永不磨灭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上述两个纪念日的意义。(4分)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对公民和政府分别有何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