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之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是,然屡见败,莫克援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 * * 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 * * 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那些基本构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主要观点:洋务运动仅仅是小修小补,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想使中国富强,必须变革封建政治制度。(2分)

(2)基本构想: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3)同:都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分)

异: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1分)

(4)共同之处: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阻挠。(2分)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