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十八届三中会会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某校高二同学围绕城镇化问题展开讨论,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小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每个城镇和村庄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展示各地特色,不宜千篇一律。

(1)小王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4分)

同学小李:推动城镇化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有些地方发展思路“迷失”,城镇建设没有融入自然,结果居民望不见山、看不见水、淡忘了“乡愁”。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不为“乡愁”犯愁。

(2)从《经济生活》知识角度,分析小李观点的合理性。(4分)

听了小王和小李的发言,就如何才能让人们不为“乡愁”犯愁,同学们众说纷纭。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请你向党和政府分别提出一条具体建议。(4分)

答案

(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村庄的消失是因为人们人为地割裂历史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的结果。(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城镇化过程中,忽视了各个城市的特点,不顾城市与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导致了乡村的消失。(2分)

(2)①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分)②城镇化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才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分)

(3)①党,科学执政,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规律,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2分)②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回答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然后用所学哲学观点分析即可。人们割裂历史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使村庄消失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城镇化过程中,忽视了各个城市的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为辨析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回答本题,要分析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并加以分析,同时要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材料中观点看到了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看到了城镇化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本题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向党和政府分别提出一条具体建议。本题较为简单,考生只要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即可,要注意建议的可行性,切不可不切实际,提出一些空洞的理论。另外要注意分别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建议。考生可以从党的执政方式和政府的职能方面提出建议。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