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世界区域图(下图)
(1)甲乙两地风力的共同特征是冬季风强夏季风弱,不同的是乙地年平均风速总是大于甲地。分析甲乙两地风力异同的成因(8分)
(2)麦哲伦船队在A地海域可能遇到哪些险情(4分)
(3)2013年8月高温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上图)中B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灌溉方式的作用(4分)
材料二、下图是美国某城市(下左图)和欧洲某城市(下右图)实景图
(4)下图中能大致反应材料二美国、欧洲两地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分别是 、 (2分)
材料三:有人设想将 “园林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引入我国,提出在各级中心可布置规模不等的公园、游园或街心花园,各级中心四周为公共建筑,设置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机构。公共建筑外围是包括学校、医院、无污染的加工厂在内的大片住宅群。居住区外围为绿化带,最外层是工业仓库及对外交通用地(如下图)
(5)“园林城市”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的功能分区,分析这样设计的好处(6分)
(24分)
(1)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无风(2分),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风强(2分)
不同点:乙地较甲地距海近,摩擦力小,地势低,无高大地形阻挡,(2分)甲地位于山谷中,西部有山地阻挡(2分)。
(2)风大浪高、海雾、南半球夏季的冰山(每点2分,两点即可4分)
(3)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慢稻田的升温速度(2分);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从而减少高温给水稻的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禾苗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2分)。(每点2分,两点即可4分)
(4)B D(共2分)
(5)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但不形成封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浑然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回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题目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介于北纬30°-40°之间,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和中纬西风交替控制区域,都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无风,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风强,所以两地风力的共同特征是冬季风强夏季风弱,不同的是乙地较甲地距海近,摩擦力小,地势低,无高大地形阻挡,风速较大,甲地位于山谷中,西部有山地阻挡,风力较小。
(2)读图可以看出A地海域是南纬40°附近的印度洋海域在,终年受西风影响,风浪较大,纬度较高,南极地区的冰山可能会顺洋流或在风力作用下漂流到这个海域,该海域还是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海地地震可能引发海啸。
(3)该方式利用的是陆地和水域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慢稻田的升温速度,降低升温幅度,晚上排水,土壤中含水量少,可以加快稻田降温,增大降温幅度,从而减少高温给水稻的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同时还可以满足禾苗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4)读图可以看出美国城市中部是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密集,越往外围建筑物越来越低,对应图B;欧洲城市中部是广场、中心花园、绿色植被,建筑物高度先有中心向外围增高,再逐渐降低,如图D所示。
(5)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的功能分区形成“园林城市”, 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浑然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工业区和住宅区中间设有防护带,可以减轻工厂对居民区的污染,起到隔离的作用,而且二者距离较近有利于工人上下班方便,大量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最外层,在降低工业成本的同时,可以减小工业对城区的污染,而且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加强城市内部和外围的联系,避免了封闭环状结构阻碍城区与外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