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 * * 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 * * 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

答案

(1)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 (2分)用意: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强调主权在民。 (2分)时代要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2分)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2分)

(2)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并为维护民主共和发起“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等斗争;倡导移风易俗,并采取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8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实质:是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也是反清革命的举措)。 (2分)原因:旧的风俗习惯会阻碍革命。移风易俗会让人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推动社会进步。 (4分)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等人复辟帝制相继失败;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 (4分,讲出1点得1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