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推测,钠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碳酸钠、氧化钠、碳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对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后的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探究。
(1)假设产物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其中的Na2CO3和Na2O。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已知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BaCl2溶液、Ba(OH)2溶液、精密pH试纸(精确至0.1)、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表面皿、比色卡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产物样品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备用。 | 有不溶的黑色固体。 |
步骤2:取适量步骤1清液于试管中,
|
|
步骤3:
|
|
(2)假设产物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为进一步测定产物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1:准确称取w克试样,溶解、过滤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2: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A,滴加c mol/L的标准盐酸至溶液的pH约为8.2(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再滴加几滴甲基橙,继续用上述盐酸滴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步骤3:重复实验3次。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 的体积/mL | 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 | |
V1/mL | V2/mL | ||
1 | 25.00 | 15.02 | 4.97 |
2 | 25.00 | 14.98 | 5.03 |
3 | 25.00 | 13.21 | 6.75 |
①步骤2中,第一步滴定所使用的A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②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用含w、c的代数式表示)
(1)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步骤2: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外一支试管备用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物中有Na2CO3 |
步骤3:将一片精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步骤2上层清液点在精密PH试纸上,待颜色稳定后,对照比色卡读出数据。 | 溶液的PH明显大于9.6,说明产物中含有Na2O |
(2)①酚酞 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②5.3c/w×100%
题目分析:(1)Na2O+H2O=2NaOH,NaOH和Na2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滴加稀盐酸;Na2CO3与BaCl2、Ba(OH)2是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后者会引入NaOH,干扰产物中Na2O的检验,因此步骤2中只能滴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物中存在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外一支试管备用;由于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如步骤2的上层清液中混有NaOH,则其pH>9.6,因此步骤3中应将一片精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步骤二上层清液点在精密pH试纸上,待颜色稳定后,对照比色卡读出数据,若溶液pH明显大于9.6说明产物中含有Na2O;(2)①步骤2中第一步滴定终点的pH约为8.2,刚好在酚酞的pH变色范围,因此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当待测的碱性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这是滴定终点的现象,就停止滴定;②第3次滴定所得数据存在明显的误差,应舍去;根据第1、2次滴定所得体积计算平均体积,则V1=(15.02+14.98)mL/2=15.00mL,V2=(4.97+5.03)mL/2=5.00mL;由于第1次滴定时先后发生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则n(HCl)=n(NaOH)+n(Na2CO3)=cmol/L×15.00×10—3L、n(Na2CO3)=n(NaHCO3);第2次滴定时只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则n(HCl)=n(NaHCO3)=cmol/L×5.00×10—3L,所以n(Na2CO3)= n(NaHCO3)=cmol/L×5.00×10—3L,n(NaOH)= cmol/L×15.00×10—3L—cmol/L×5.00×10—3L = cmol/L×10.00×10—3L;式样中n(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n(NaOH)= cmol/L×10.00×10—3L×250mL/25.00mL;式样中m(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106g/mol,w(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106g/mol÷wg×100%=5.3c/w×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