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关键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之“花”“果实”的含义各是什么,“花”应指革命的暂时成果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果实”应指革命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B。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困难,但并未解散;C项错误,孙中山并未出走海外;D项错误,孙中山辞职是因为要把权力让给袁世凯,并非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新决狱
周新,南海人。……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之,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俣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曲子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 * *    伏,皆此类也。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节选自《明史·周新传 》、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①贵戚震惧
②新召商妻讯之
③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
④新意僧杀人……鞫实,磔僧
⑤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周新判案,符合科学推理的有“布商案”和“寺僧杀妇人案”,而“商人失金案”、“商人失金案”、“劾罢县令”等并非科学。
B.本文对周新弹劾不法权贵,安置犯人,善于决狱,惩治贪官诸方面作了或略或详叙述。
C.本文对周新审案做了较详的描述,这与文章开头“以善决狱称”的论断相呼应。
D.本文在记叙周新判案明察真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有些酷吏色彩,如“妻与所私皆论死”。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